
- 联系人 : 车高平 肖吉盛
- 联系电话 : 0532-88365027
- 传真 : 0532-88319127
- 移动电话 : 13608980122
- 地址 : 青岛南京路27号
- Email : 88365027@163.com
- 邮编 : 266700
- 公司网址 : http://www.88365027.com
- MSN : 88365027@163.com
- QQ : 1265377928
典型的电磁继电器(EMR)在小负载的情况下,寿命一般在1000万次,仪器级的继电器拥有超过10亿次的操作次数。影响寿命的主要的因素是测试系统中的负载的特征还有开关的切换的位置的信号特征。不管是电子设备或者是继电器切换的信号是非常高的电压或者是电流,或者是在热切换(切换的时候,开关是带有信号)的情况下,将会产生电弧,从而腐蚀开关触点。热切换对继电器的使用寿命影响很大,冷切换和热切换的影响往往是想差3个数量级的。
KX303A热继电器校验仪/电动机保护器校验仪
功能简介:
适用于单相、三相热继电器及有源或无源电动机保护器的过压、过流、缺相、不平衡、堵转及时间测试,还可测试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及额定电流的动作时间。
技术参数:
可长时间输出0~50A或0~500A电流
三相电流可均衡输出,具有细调功能
常开、常闭接点自动识别
可同时串接若干只校验,提高工作效率
2、主要技术指标
电源输入:AC 380/220V 50Hz 三相四线
仪表等级:0.2级
输出电流:3×50A或3×500A
时间测试:0.001S-999.999S青岛马达保护器校验仪 毫秒计 单相热继电器校验仪 30年经验为了将误差降低到,电阻仿真模块应当有一个小的热电动势,并且使用误差较低的电流进行测量,以10mA的电流重复上述测量时可将误差降低到0.1%。使用四线制测量系统没有帮助,尽管它消除了引线电阻的影响。或者,如果热电动势的数据没有明显的时变时,你可以通过翻转DMM的极性并取两个读数的平均值来测量它们的影响。这样可以确认真正的阻值是多少,在应用电路中可能不会这样做,但是用户应该了解。一些DMM在测量电阻时具有测量电压偏移的功能,这个可以用来补偿电阻测量,而不必逆转电流极性。
使用说明:
选用足够**载流量的电源线接通容量足够的220V电源,把各功能开关选到需要位置,输出调节手轮旋转至零位,即可接被测器件,仪器即可开始工作。当输出电流较大时,应选用内阻较小的电源,若电源内阻过大,输出电流不易升到设定值。
1、测试热继电器
测试时应盖好热继电器盖,小电流值热继电器用小电流档位,把三个热元件串接后,再接在相应的测试柱上,常闭点接辅助接点柱上,量程转换开关选至适当电流档位,输出调节手轮置零位,自锁开关断开,检查各接线端柱接触应良好,打开电源开关,按启动钮,测试电源接通,旋转输出调节手轮至被测热继电器额定电流,使双金属片达到热稳定状态,以此稳定热态再旋转输出调节手轮使测试电流到额定电流的1.2 倍,计时从零开始,进入测试阶段,规定时间内,热继电器应脱扣为合格一项,热继电器接点断开,测试电流消失,计时停止,并显示测验时间,测试终了信号由灯光和声响给出,当要停止信号时可按关断声光开关。
当测试额定 时,一般按规程应从热元件冷态开始。热继电器的其它参数整定请参阅有关规程进行,也可按被保护的电动机负荷情况选定热继电器的安—秒脱扣特性。指针抖动轻微指针抖动:一般由于介质波动引起。可采用增加阻尼的方式来克服。中度指针抖动:一般由于介质流动状态造成。对于气体一般由于介质操作压力不稳造成。可采用稳压或稳流装置来克服或加大气阻尼。剧烈指针抖动:主要由于介质脉动,气压不稳或用户给出的气体操作状态的压力、温度、流量与浮子流量计实际的状态不符,有较大差异造成浮子流量计过量程。指针停到某一位置不动主要原因是浮子流量计的浮子卡死。一般由于浮子流量计使用时开启阀门过快,使得浮子飞快向上冲击止动器,造成止动器变形而将浮子卡死。
2、测电动机保护器
在测试前要仔细检查各活动部位,是否锈蚀、卡住,活动轴应有少量润滑油脂才好,试合闸后,人工触动热脱扣,瞬时间脱扣无误后再进行检测。
电动机保护器有辅助接点的同热继电器接法相同,测完断开时,其信号由关断装置的传感器送来,关断测试电源,并显示测验时间,发出测试完毕信号。目前智能电网中远程通信主要采用光纤和无线方式。光纤由于受成本、地域等因素的限制,难以实现对配用电通信接入网的全覆盖。无线方式作为光纤通信的有力补充手段,正承载着越来越多的电力通信业务。目前无线方式主要有无线公网和无线专网两种方式。无线公网前期投资少、建设周期短、业务部署和开展快,但随着配用电系统规模的扩大,逐渐暴露出采集成功率低、存在信息**隐患、不同电力用户优先级无保障等问题。现有的电力无线专网如23数传电台、18MHz无线宽带通信系统存在速率低、覆盖能力较弱、建网和运营成本较高、与电力业务结合能力一般等诸多问题,限制了它们在智能电网中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