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联系人 : 车高平 肖吉盛
- 联系电话 : 0532-88365027
- 传真 : 0532-88319127
- 移动电话 : 13608980122
- 地址 : 青岛南京路27号
- Email : 88365027@163.com
- 邮编 : 266700
- 公司网址 : http://www.88365027.com
- MSN : 88365027@163.com
- QQ : 1265377928
青岛华能HN系列 互感器全自动校验装置 试验方法HN10A互感器特性综合测试仪
HN12A变频式互感器综合仪(CT/PT仪)
测量校核型号的CT、PT,包括保护CT、计量CT、TP级暂态CT、励磁饱和电压达到40KV的CT、变压器套管CT、各电压级PT等. 点电压/电流、10%(5%)误差曲线、准确限值系数、仪表保安系数、二次时间常数、剩磁系数、准确级、饱和和不饱和电感等CT、PT参数的测量.增益压缩测量轨迹图中轨迹含义如下:表1压缩参数表通过一次测量,即可得到全频段的压缩点,并且可以将压缩点的输入功率,输出功率,增益等信息一次显示出来。每条轨迹都支持幅度,相位,圆图,极坐标等多种格式的显示。通过压缩参数与线性S参数的对比,可以看出放大器在线性区和饱和区的工作状态发生了哪些改变。如果要获得更多的参数,可以选择增加轨迹,来获得更多信息。扫描方法放大器增益压缩测量有三种扫描方法:智能扫描和两种二维扫描。
自动给出点电压/电流、 10%误差曲线、 5%误差曲线、准确限值系数(ALF)、 仪表保安系数(FS)、 二次时间常数(Ts)、剩磁系数(Kr)、准确级、饱和和不饱和电感等参数。在该模式下,可有效观察到偶尔发生的窄脉宽,在捕获高频率的毛刺方面非常实用,可获取信号的包络或可能丢失的窄脉冲,使用峰值捕获模式会使波形显示的噪声比较明显。峰值捕获模式平均捕获模式个就是平均捕获模式了,这个名字也非常容易理解,就是采集N屏信号,将它们在触发位置对其,然后做平均运算。使用平均捕获模式,在减小噪声同时保持了原有的带宽,将噪声滤除有利于对信号进行测量。适用于观测周期性重复信号,其滤波效果提升了示波器的垂直分辨率。
具体接线步骤和说明如下:
断开电力线与CT一次侧的连接,未接地的电力线较长,会给CT一次侧的测量引入较大干扰,参见图3.4。
将CT一次侧一端连接至CTPT仪CT一次侧/PT二次侧黑色端子将CT一次侧另一端连接至CTPT仪CT一次侧/PT二次侧红色端子将CTPT仪的接地柱连接到保护地PE将按照图3.3所示,断开被测CT二次侧和二次负荷的连接在对变比值相同的多绕组电流互感器进行CT或CT比差角差测试时,没有测试的二次绕组应短接,否则测试误差将会偏大保护10P10,我们在操作的过程中可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已经通过迭代信息传递相位边限和回路带宽,但遗憾地是,还是无法在相位噪声、杂散和锁定时间之间达成良好的平衡。然后,百思不得其解。那么,你是否试过伽马优化参数?伽马优化参数伽马是一个数值大于零的变量。当伽马等于1时,相位边限在回路频处会达到值。很多回路滤波器设计方法把伽马值设为1,这是个很好的起点,但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伽马能够有效用于优化带内相位噪声,尤其是因压控振荡器(VCO)带来的提升斜率。暂态TPY三个绕组的2000/1的CT,进行0.5级绕组的比差角差测量时应按照图3一直以来,设计中的电磁干扰(EMI)问题十分令人头疼,尤其是在汽车领域。为了尽可能的减小电磁干扰,设计人员通常会在设计原理图和绘制布局时,通过降低高di/dt的环路面积以及开关转换速率来减小噪声源。有时无论布局和原理图的设计多么谨慎,仍然无法将传导EMI降低到所需的水平。这是因为噪声不仅取决于电路寄生参数,还与电流强度有关。另外,开关打开和关闭的动作会产生不连续的电流,这些不连续电流会在输入电容上产生电压纹波,从而增加EMI。.4.1进行接线具体接线步骤和说明如下:将CTPT仪的接地柱连接到保护地PE将按照图3.6所示,断开PT二次侧和二次回路的连接将CTPT仪功率输出和CT二次侧/PT一次侧的黑色端子连接至二次负荷的一端,参见图3.6将CTPT功率输出和CT二次侧/PT一次侧的红色端子连接至二次负荷的另一端为了消除接触电阻的影响,在连接CTPT仪的端子时,CT二次侧/PT一次侧的连接端子应保持在功率输出端子的内侧振铃现象持续的时间由群延时图显示。是该滤波器的频域/时域综合图。显示了每个分离倍频程的中心频率的波长。二者有何相关?由于声速约为1英尺/毫秒(ft/ms),每个倍频程的中心频率波长大约等同于一周期所需时间。波长的概念以十分形象的方式显示声波与时间和空间有关,而滤波器的响应也是如此。群延时(GD)与滤波器的频率波长成正比关系,频率越低,群延时越长。单从名称来看,似乎指的是信号通过滤波器所造成的延时,这有点误导人。青岛华能HN系列 互感器全自动校验装置 试验方法